作为“世界城市日”主题活动之一,2021上海国际城市与建筑博览会(以下简称“城博会”)今天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幕。以“韧性城市,低碳生活”为主题,一大批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悉数亮相,不仅展现了城市更新、智慧化管理中的最新应用示范案例,更让参与者从视觉、听觉、触觉上,全方位感受到城市飞速发展的迅猛势头和丰硕的建设成果。
打造上海高速公路更新范本
去年底动工的G15嘉浏段拓宽改建工程,是上海市城市高速公路的重点示范工程,由隧道股份投资、设计、施工、运营。G15嘉浏段北起沪苏省界浏河桥,南至G1503-G15嘉浏互通立交,全长约12.57公里,设计车速100公里/时。
该路段建于上世纪90年代,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车流量剧增。据隧道股份城建设计总院道桥院总工程师蔡氧介绍,目前路段日均车流量达15万车次,货车占比30%左右。如此重负,经日积月累,导致路面病害隐患增多,也加大了道路养护的难度。因此,对G15嘉浏段进行拓宽改建已势在必行。
蔡氧表示,与一般新建项目不同,本工程最大的亮点和难点在于建设与运营同步——交通不能封,建设也要快,一边是车轮滚滚,一边是桩机轰鸣。所谓“边运营、边建设”,即在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进度和质量的同时,将对这条繁忙的交通大动脉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在改扩建过程中,全面引入智慧高速的理念和手段,施工团队利用“一体化”的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的管控手段,进一步提高道路通行质量和道路寿命。这样的新做法,让城市高速公路的关键词从“建设”升级为“通畅”,打造城市更新领域上海高速公路更新范本。
这场改建,不仅提高桥面和道路的耐久适用性,改善行车的安全性,更让公路“活”了。而奥秘,就在于遍布桥梁的感知器件,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报告。这些传感器能对重要的“经脉点”,如桥梁底板、灯台等部分进行监测。借助它们,公路就能与人类“交谈”,随时“告知”自身感受。管理人员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在出现异常前及时预警和处理。
擦亮生态底色,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据技术人员介绍,施工中采用了很多新材料,例如“淤泥就地固化”法,减少土源使用量。再如,根据货车道和小车道等不同载荷,因地制宜设置道路结构,避免原材料的过度消耗。
G15嘉浏段拓宽改建工程计划于2023年4月竣工,届时,道路将由现状双向6车道拓展为双向8车道,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加速区域融合,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和沿线经济社会发展。
新一代路灯杆箱亮相
架空线入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2018年起,上海全面启动为期三年的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共完成360公里整治任务,重点区域基本实现架空线全部入地。天际线开阔清朗,城市表情愈发灿烂。
今年以来,新一轮三年整治计划已拉开大幕,覆盖内环内主次干道、内外环间重要道路,以及历史风貌区、旅游景区、“一江一河”沿线、郊区新城、核心镇、历史名镇等重要区域范围内,约600公里整治。细节决定成败,接下来将更加突出“精细化”,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人居环境提升体系。
记者在城博会“道路照明及综合杆展区”,一款可“升降”的新一代路灯杆箱计划11月在外滩区域落地。技术负责人杨衍瑞介绍,其特别之处在于“隐形”。平时,箱体藏在地下,与路面齐平;需要维修时,工作人员利用手持PDA,操控箱体升降,进行维修保养。前期,这款新一代路灯杆箱体已通过了高温、暴雨的测试。
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揭开面纱
据悉,本届城博会从绿色、治理、宜居、韧性、智造五个维度出发,全面展示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创新意义、推广价值、可实践性强的理念成果和应用示范案例。
展会上,一些备受市民关注的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揭开神秘面纱。
场馆方面,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主体建筑高度15米,配置90X60米竞赛场地、123匹马厩,作为中国首座满足国际马术运动五星级赛事的永久性场馆。
旧改方面,黄浦区国东路项目内含十余处历史文保点,最大限度保留历史风貌,实现新式建筑与传统里弄的有机结合。未来,该区域将建成集开放式商业街区、活化历史建筑群、超高层住宅等于一体的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样本,在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居住水平的同时,为城市高质量持续发展释放更多新空间。
区域发展方面,对标“国际视野”,金山滨海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正由“蓝图”逐步变为“实景”,规划面积8.1平方公里,包括城市海滩、金山卫站城市综合体、金山嘴渔村等四大功能板块,依托7.2公里滨海城市生活岸线由西向东连成一体,是上海唯一具有自然的海、滩、岛、渔的区域;上海乐高乐园度假区将融合中国元素、上海文化和江南特色,建造乐高乐园、主题酒店、商业街等。此外,浦东新区、杨浦区、嘉定区、宝山区等分别带来了城市更新、智慧化城市管理等展示内容。
转载自文汇报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10/30/431394.html?sdkver=2c9d9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