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横亘在道路上空的架空线成了“黑色污染”,是城市治理的难点。
“浦东新区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指挥部”成立现场。
地面新建的开关站等设施,完美地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效果图)
经过多杆合一改造后,路牌与道路交通指示等合用一根路杆,节约了道路两侧空间。
(供图: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
电力、通信等各类架空线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大规模城市建设初期,从技术性、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等原因出发建设了大量的架空线缆,为广大市民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服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更新,一条条横亘在道路上空的架空线也成了“黑色污染”,是城市治理的难点。为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今年1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架空线入地是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浦东新区同样存在大量的架空线缆,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市容市貌。在本次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中,浦东新区全力以赴,在保证全市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下自我加压,结合市、区相关规划定位和发展情况,对标中央和市政府对浦东新区的发展要求,制定2018-2020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作的实施范围和目标,力争做到既满足城市高质量发展要求,又满足人民群众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浦东今年将开展32条路、约36公里的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任务。截至目前,已有10条道路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其余工程将于6月底全面开工。2019年和2020年的计划大纲也已基本编制完成。
“绿色通道”架空线入地的高速公路
多个相关单位简化了工程手续和流程为工程开工铺平道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为了高效开展架空线入地工作、保证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计划目标,浦东新区迅速投入到实际行动当中,成立了由姚凯副区长牵头的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配合,共同推进。
浦东地区部分地下管线错综复杂、涉及的权属单位较多,设备安置的空间较为有限,并且架空线入地工程涉及的掘路、站址选择、管线综合等工作,需要经过一系列证照办理,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架空线入地工作成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确保各路段能够按时顺利地开工,浦东新区在架空线入地的工作管理机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开辟了“绿色通道”。在“绿色通道”中,项目审批、行政审批、前期流程得到了加速。世纪大道合杆工程做到了从方案上报到上招标平台9天完成,各类施工手续办理极大简化,做到一口受理、并联审批,为后期的施工工作铺平了道路。
以浦东新区架空线入地指挥部为主要依托,“绿色通道”在首批开工的白杨路、兰花路和龙阳路工程中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这3条路段3月28日同时开工。指挥部在3月19日召开施工协调会,按照“绿色通道”的相关机制,对开工前期的相关事宜进行了磋商协调,指挥部联系路政、交警、管线公司等相关单位,就施工期间的管线搬迁、资料交底、交通组织、道路后期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协调。最终,3条路段在证照齐全的情况下,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开工,为全年的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局氛围。
在保证首批3条路段按时顺利开工之后,指挥部及时总结经验,修正不足,对“绿色通道”相关流程、手续办理过程等进行了调整。各单位相互间达成一致,密切合作,让架空线入地工作全面驶上“高速公路”。
“一路一方案”庞大工程实现精准施工
根据每条道路的不同状况量身定制方案实现了规划精细化、施工精准化
如果说“绿色通道”是架空线入地各项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快速通行证”,那么“一路一方案”就是各工程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说明。
“一条道路一个设计文本,每条路施工完以后呈现的视觉景观效果都不一样。”设计人员告诉记者,正是有了“一路一方案”,浦东新区架空线入地不再是“一套模板,供应全区”,而是各条道路均有适合自己的独特设计,并且对于同一条道路,电力、通信、合杆、景观设计等方案全部汇总于一个文本,方案更加清晰、合理,减少了冲突和重复性工作,实现了规划精细化、施工精准化。
以架空线入地为切入点,“一路一方案”不仅仅能满足架空线入地工程本身的需求,更是借此机会,对地下管线、道路、路灯等市政设施进行进行一次再更新,以提升市民的获得感为目标,立足长远,体现了“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的工作宗旨。
以白杨路工程为例,该路段除规划架空线入地外,还计划进行合杆整治、在建轨交18号线的盾构修建、道路“白改黑”工作。因此,在规划编制该路段的“一路一方案”时,设计人员根据上述情况,采取了与一般架空线入地路段不同的策略。例如在用于修建路面进口坡的建材选择上,选用了与一般路段不同的材料。此外,考虑到该路段两侧有多个居民小区以及大型超市、学校等,一般情况下人流、车流量较大,因此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分别评估了道路的交通量和路面状况等指标,并以此结果为依据,提出了适合该路段的道路整治方案。最终,该方案在满足架空线入地需求的情况下,全方位提升了修复后的道路质量,提高了市民的满意度,并且为后续的市政养护和管理提供了方便。
创意设计新建电站化身优雅“隐士”
地面新建设施隐蔽体量、融入环境尽可能减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你们把架空线埋到地下,虽然提升了城市景观,但又要占用公共绿化带建变电站之类的,这一来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吗?”在实施架空线入地工程时,有市民不解地问道。对此,浦东新区也有创意之举。
据介绍,在架空线入地工作中,根据供电技术需要在地面上建造开关站、环网站等设施。这些新建站对周围绿化和地面整体景观是否会造成影响,成为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需要向市民用心答复的问题。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同时缓解人们对电力设施的排斥心理,设计人员对于新建站的外立面采用全新的理念进行创意设计,或考虑与原有公共场所等市政设施合建。由此一来,在架空线消失的同时,这些设施对地面景观的潜在影响也降到最低。
设计人员将“隐”的概念引入外立面设计中,让电站化身为“隐士”——在建筑外围进行景观装置包裹,把绿化与建筑同时包含在内,使得外界隐约可见内部绿化,以达到独特的景观视觉效果。据悉,在架空线入地工程中,多个新建的开关站、环网站均采用了这种设计思路。
花木路开关站便是其一。该站用地较小,紧邻公交车站点,物理防护更为重要,因此计划采用与建筑脱开的围栏方式进行屏蔽,围栏采用原色防腐木,竖线条排列,简洁利落,围栏与建筑之间植栽林木,刚柔相济。此外,科苑路环网站位于城市绿地之中,用地较大,绿化背景条件好,计划采用反射的隐身方式,实墙面装饰选用抛光镜面不锈钢表皮,完全反射周边的景象,飘忽灵动,与环境融为一体……随着架空线入地工作的深入推进,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意元素被运用在新建站外立面的设计工作当中。
多杆合一城市精细化管理再升级
在进行合杆的过程中既解决了架空线问题又实现了道路景观多样化
值得一提的是,实施架空线入地可谓一举两得——不仅清除了空中的各类电力线、通信线,还极大减少了地面电线杆的数量,使得路面更加清爽、整洁,节约了地面资源和空间。那除了电线杆,其他的路面杆件,如路牌、红绿灯、路灯等设施是否也有可能减少或消失,从而节省出更多的空间呢?与架空线入地同时配合实施的合杆整治计划便是解决方案。
合杆是指将多个不同类型和作用的道路杆件合而为一。据了解,随着城市的发展,道路两侧,特别是路口的各种立杆不断增加,而且高矮不一、形状各异、颜色多样,这样的重复建设不但造成严重的材料、地面和空间资源的浪费,而且严重破坏了城市景观。实施合杆整治的目的就是通过集约化设计和建设合理减少各种路面杆件,实现“多杆合一”,为科学有序地使用道路两侧地面空间创造条件,达到美化和保护城市环境的最终目的。
此次浦东新区合杆整治的总体原则为:以道路照明灯杆(路灯杆)作为主要载体,各类杆件归并整合、分层设计。作为预留功能,将在合杆过程中敷设6孔排管,满足各类设施的用电、通信等需求,并在杆体和挑臂设置预留接口,其他设施(通信基站等)可根据需要进行搭载,为杆件的后续再利用提供保障。这种设计思路首先被应用于银城中路试点工程中,在满足“整体布局、功能齐全”要求的前提下,整合后的路灯杆在外观上也与周围景观保持协调一致,在继续为行人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提升了道路的整体美感度。
今后,其他新建道路的合杆工作也将继续沿用这种设计方式,并将增加杆件的设计样式种类,以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推进合杆整治工作,同时也使得道路景观更加多样化,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关稿件: